【连镳并轸出处于哪里】“连镳并轸”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古代文献,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紧密相连、齐头并进的状态。下面将从出处、释义、用法及常见搭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
“连镳并轸”最早见于古代典籍,多用于描述车马并行或人群、队伍整齐前进的情景。在现代汉语中,该词逐渐演变为比喻人与人之间关系密切、行动一致的表达方式。
该成语具有较强的书面色彩,常用于文学作品、历史文章或正式场合中,较少出现在日常口语中。其结构为联合式,由两个动词性词语组成,整体语义明确,使用时需注意语境的搭配。
二、信息汇总表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连镳并轸 |
出处 | 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连镳并轸,不相违异。” |
释义 | 比喻人或事物紧密相连、齐头并进;也可指车马并行、行列整齐。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表示人与人关系密切、行动一致,或事物同步发展。 |
结构 | 联合式(“连镳”和“并轸”均为动宾结构) |
语法功能 | 作谓语、定语或状语,常用于叙述性语言中。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文学、历史、政论等正式文体中,较少用于日常对话。 |
近义词 | 齐头并进、并肩而行、同舟共济 |
反义词 | 各自为政、分道扬镳、各行其是 |
三、结语
“连镳并轸”作为古典成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美感。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在特定语境下仍能准确传达出团结一致、协同发展的意境。了解其出处和用法,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深度与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