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活版之术,起于宋时毕昇之手。其法以胶泥刻字,火烧使之坚,每字为一印,积而藏之。欲印,则以铁范置铁板上,将所欲印之字排列其上,以松脂、蜡、纸灰等物和匀,覆于其上,加热令熔,使字面平整,冷却后则字印牢固。启印之时,但以火温之,字印自脱,再行排布,故名曰“活版”。
然此法虽妙,然文言文之翻译,亦需匠心独运。文言文者,古圣先贤智慧之所聚,其文字精炼,义理深邃,非浅学所能尽解。译之者,须具古文之功底,又兼今语之娴熟,方能达意。
若遇文言文之句,如“吾日三省吾身”,此句简洁明了,其意为我每日多次反省自身。若直译为现代汉语,可作“我每天多次自我检讨”。此句虽短,却蕴含修身之道,译者当谨守其义,不可妄加增减。
又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此句强调学习与思考并重。译为现代语,则可表述为“只学习不思考会迷茫,只思考不学习则会陷入困境”。此句警醒世人学习之道,译者当忠于原文,不可擅自改变其内涵。
翻译文言文,如雕刻匠人之雕琢玉石,需谨慎对待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语。正如活版印刷之字印,虽小而精,却关乎整体之成败。是以译者当秉持敬畏之心,力求精准传达原文之意,方不负古人之智慧,亦不愧对读者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