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 于河,二石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 于河,二石,蹲一个大佬,求不嫌弃我的问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5 22:50:5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 于河,二石】一、文章内容概述

这篇文章出自清代学者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石兽沉入河中,僧人寻找不果,最后由一位老河工提出合理推断,最终找到石兽”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作者表达了对实践经验和逻辑推理的重视。

文中主要人物有:寺庙的僧人、讲学家、老河兵(老河工)。他们各自对石兽沉落的位置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最终老河兵的结论得到了验证。

二、题目解析与答案总结

题号 题目内容 答案 解析
1 文章选自哪位作者的作品? 纪昀 文章出自《阅微草堂笔记》
2 文中提到的“山门”指的是什么? 寺庙的大门 “山门”是佛教寺院的正门
3 僧人最初打算用什么方法寻找石兽? 沿河寻找 僧人认为石兽会被水流冲到下游
4 老河兵认为石兽沉入河中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河水的冲击和沙土的堆积,石兽会逐渐向下游移动 老河兵结合实践经验,指出石兽可能被泥沙掩埋并随水流下沉

三、重点语句分析

1.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 意思:沧州南边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山门倒塌在河里,两只石兽也沉入了水中。

- 这句话交代了事件发生的背景,为后文的讨论做了铺垫。

2. “众服为确论,而老河兵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 意思:大家都认为这是正确的说法,但老河兵却说:“凡是河中丢失的石头,应该在上游寻找。”

- 这句话体现了老河兵的经验判断与众人常识的不同,凸显了实践的重要性。

四、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说明了以下几个道理:

- 实践经验比单纯理论更有说服力;

- 对事物的认识要结合实际情况,不能仅凭主观臆断;

- 有时候看似荒谬的想法,也可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五、学习建议

- 多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如“圮”、“并”、“当”等;

- 注意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对比、设问等;

- 学会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如需进一步拓展,可结合《阅微草堂笔记》的其他篇目进行比较阅读,加深对古代文言文的理解与赏析能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