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朵颐中的颐是指的是哪个部位】在古代汉语中,许多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其中,“朵颐”是一个较为文雅的表达,常用于诗词或古文中,用来形容人吃东西时的样子。然而,“颐”字的具体所指,许多人并不清楚。
一、
“朵颐”出自古代文献,常用来形容人吃饭时张口的样子。其中,“颐”是关键字,它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腮部或下颌,即脸的下部区域。古人认为,吃饭时嘴巴张开,脸颊鼓起,像是花朵绽放,故称“朵颐”。
在现代汉语中,“颐”已较少单独使用,但在一些成语或古文中仍保留其本义。例如“颐养天年”中的“颐”,则引申为保养、调养之意。
因此,古语“朵颐”中的“颐”指的是腮部或下颌,即脸部的下部区域。
二、表格总结
词语 | 含义 | 解释 | 现代对应部位 |
朵颐 | 古语,形容吃饭时张口的样子 | “朵”意为盛开、张开;“颐”指腮部或下颌 | 脸部下部(腮部/下颌) |
颐 | 古代指腮部或下颌 | 在古文中多用于描述面部结构 | 腮部、下颌 |
颐养天年 | 引申义,指保养身体,安享晚年 | “颐”在此引申为调养、保养 | 保养身体 |
三、小结
“朵颐”这一古语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吃饭时张嘴的动作,而“颐”的本义则是指脸部的下部,即腮部或下颌。理解这一词语的来源和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也让我们在阅读古文时更加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