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付诸阙如是什么意思】“付诸阙如”是一个较为文言的成语,常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中。它的含义是“没有实施、没有落实”,即某件事情本应去做,但实际却没有进行。这个词语多用于批评或描述一种未尽职责、未能落实的情况。
下面是对“付诸阙如”的详细解释和相关用法总结:
一、词语解析
| 词语 | 付诸阙如 |
| 拼音 | fù zhū quē rú |
| 出处 | 《左传》等古代文献中常见表达,后被现代汉语沿用 |
| 释义 | 指某事本应实施,但实际并未执行或落实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正式场合,带有批评或客观陈述的语气 |
| 近义词 | 未落实、未实施、未执行、未开展 |
| 反义词 | 付诸实施、已经落实、已执行 |
二、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工作汇报 | “该方案虽已提出,但至今仍付诸阙如。” |
| 政府报告 | “部分政策在基层尚未付诸阙如,影响了执行效果。” |
| 企业管理 | “公司对员工培训计划一直付诸阙如,导致人才流失严重。” |
| 学术论文 | “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目前仍付诸阙如,亟待深入探讨。” |
三、常见误解
1. 误认为是“付之一炬”
“付诸阙如”与“付之一炬”意思完全不同。“付之一炬”是指将东西烧掉,而“付诸阙如”则是指没有去做。
2. 误用为“不存在”
虽然“阙如”有“空缺、缺失”的意思,但“付诸阙如”强调的是“应该做而没有做”,而非“不存在”。
3. 口语中较少使用
由于其文言色彩较浓,日常口语中较少出现,更多见于书面表达或正式场合。
四、总结
“付诸阙如”是一个典型的书面语词汇,表示“某事本应实施却未落实”。它在政府公文、企业报告、学术写作中较为常见,具有较强的正式性和批评意味。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词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文言词汇,可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