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庆余年》中,有一幕让人印象深刻:范闲与滕子京探讨诗词时,将杜甫的《登高》称为“千古第一七言律诗”。这一评价并非剧中虚构,而是基于《登高》本身的艺术成就以及后世对其的高度认可。
《登高》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时所作,全诗如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首先,《登高》在艺术形式上堪称完美。作为一首七言律诗,它严格遵守了格律诗的平仄、对仗等规则,展现出极高的技巧性。尤其是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听觉感受。
其次,从内容上看,《登高》表达了诗人深沉的人生感慨。杜甫通过描绘秋日登高的景象,抒发了自己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孤独与无奈。这种情感表达既真实又深刻,能够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此外,《登高》还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思考。诗中的“艰难苦恨繁霜鬓”不仅反映了个人命运的坎坷,更折射出整个时代的动荡不安。而“潦倒新停浊酒杯”则表现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仍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综上所述,《登高》之所以被尊为“千古第一七言律诗”,是因为它在艺术形式、思想内涵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而《庆余年》中引用这一评价,不仅增添了剧情的文化底蕴,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