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穿刺具体检查什么】骨髓穿刺(简称“骨穿”)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手段,主要用于诊断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以及某些肿瘤性疾病。通过从骨髓中抽取少量样本进行分析,医生可以了解骨髓的造血功能和细胞组成情况。
一、骨穿刺主要检查
骨穿刺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检查项目 | 检查内容 | 临床意义 |
骨髓细胞形态学 | 观察骨髓中各种细胞的形态、数量及分布 | 判断骨髓增生状态,发现异常细胞如白血病细胞、淋巴瘤细胞等 |
骨髓染色体分析 | 分析染色体结构和数目 | 用于诊断遗传性血液病、白血病等 |
骨髓流式细胞术 | 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 | 用于鉴别白血病类型、评估病情进展 |
骨髓培养 | 检测是否有细菌、真菌等感染 | 用于诊断感染性骨髓炎或血液感染 |
骨髓分子生物学检测 | 如PCR检测特定基因突变 | 用于诊断某些类型的白血病、淋巴瘤等 |
骨髓活检 | 取出小块骨髓组织进行病理分析 | 更全面地评估骨髓结构和病变情况 |
二、常见适用病症
骨穿刺常用于以下疾病的诊断与监测:
- 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等
- 感染性疾病:如伤寒、结核、真菌感染等
- 肿瘤性疾病:如淋巴瘤、骨髓转移癌等
- 免疫相关疾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三、检查过程简述
1. 局部麻醉:通常选择髂后上棘或胸骨作为穿刺点,进行局部麻醉。
2. 穿刺取样:使用专用穿刺针穿入骨髓腔,抽取骨髓液。
3. 送检分析:将抽出的骨髓液送至实验室进行各项检测。
4. 术后护理:穿刺部位需压迫止血,并观察有无出血或感染等并发症。
四、注意事项
- 检查前应告知医生是否有出血倾向或正在服用抗凝药物。
- 检查后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 若出现持续疼痛、红肿、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通过骨穿刺检查,医生能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对于许多血液系统疾病来说,骨穿刺是一项不可或缺的诊断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