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贫乐道成语意思】“安贫乐道”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安贫乐道,不求荣利。”意思是:即使生活贫穷,也能安然自得地追求自己的道德理想和精神境界。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淡泊名利、坚守信念的人生态度。
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安贫乐道 |
拼音 | ān pín lè dào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字面意思 | 安于贫穷,乐于遵循道德 |
引申含义 | 指人虽身处贫困,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对理想的坚持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形容人有修养、有操守,不为物质所动 |
近义词 | 安贫守道、甘于清贫、淡泊名利 |
反义词 | 追名逐利、趋炎附势、贪图享乐 |
成语运用示例
1. 他虽家境贫寒,却安贫乐道,专心治学,最终成为一代名师。
2.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能够安贫乐道的人越来越少,值得敬佩。
成语文化内涵
“安贫乐道”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它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君子固穷”的理念,即在困境中依然保持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这种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常被用来鼓励人们在逆境中坚持自我、追求真理。
总结
“安贫乐道”是中华文化中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强调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对道德的坚守。它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石。在当今社会,面对各种诱惑与压力,重新理解并践行“安贫乐道”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