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主要内容草船借箭的成语意思】“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经典故事《三国演义》中的一个著名情节,出自明代小说家罗贯中的笔下。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与胆识,也成为了后世广为流传的成语,用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巧妙地获取所需资源或应对危机。
一、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
在赤壁之战期间,周瑜为了刁难诸葛亮,故意给他布置了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胸有成竹,表示只需三天即可完成。他利用大雾天气,带领二十艘草船驶向曹军水寨,并命令士兵擂鼓呐喊,制造进攻假象。曹操因雾气弥漫,不敢贸然出击,只命弓箭手万箭齐发。结果,草船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矢,诸葛亮成功“借”得了十万支箭。
这一事件充分体现了诸葛亮的机智和对天时、地利、人和的精准把握。
二、草船借箭的成语意思
成语:草船借箭
释义:
原意是指用草船从敌方那里“借”来箭矢,比喻在危急关头,通过巧妙手段,不费力气地取得所需的物资或成果。现多用来形容人在困境中,依靠聪明才智,化被动为主动,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获。
出处:
《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孔明曰:‘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奇门遁甲之术,可于三日内得箭十万支。’”
用法:
常用于形容在困难情况下,凭借智慧和策略取得胜利或成果。
三、总结对比表格
项目 | 内容 |
故事来源 | 《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
主角 | 诸葛亮 |
背景 | 赤壁之战期间,周瑜设局逼迫诸葛亮 |
核心情节 | 利用大雾天气,用草船“借”得十万支箭 |
成语含义 | 比喻在紧急情况下,运用智慧巧妙获取所需 |
现代用法 | 形容靠智谋解决问题,不劳而获 |
哲理启示 | 智慧胜于蛮力,善于利用环境是成功的关键 |
通过“草船借箭”的故事,我们不仅看到了诸葛亮的非凡才能,也理解了成语背后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应冷静思考、灵活应对,而不是盲目硬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