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落黄泉是什么意思】“碧落黄泉”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境遇、状态极端不同,甚至处于对立面。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天地的想象,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和哲学意味。
一、成语释义
碧落:原指天空,后多用于道教中指天界,象征高远、清净之地。
黄泉:指地下,古人认为人死后进入地府,即黄泉之下,象征阴暗、幽深之处。
因此,“碧落黄泉”字面意思是“天上与地下”,引申为天壤之别、截然不同、对立分明的意思。常用于描述两个人处境悬殊,或两种事物性质迥异。
二、出处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表示两者差距极大,常用于描写人物命运、情感、环境等差异。 |
近义词 | 天壤之别、云泥之别、霄壤之别 |
反义词 | 毫无差别、相差无几、同出一源 |
三、使用示例
- 示例1:两人虽曾是挚友,如今却一个在碧落,一个在黄泉,形同陌路。
- 示例2:他的生活如同碧落黄泉,从巅峰跌入谷底,令人唏嘘。
四、文化内涵
“碧落黄泉”不仅是地理上的上下之分,也蕴含着中国古代对生死、善恶、阴阳的哲学思考。它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秩序的理解,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五、总结
项目 | 内容 |
含义 | 形容天壤之别,两者差异极大 |
来源 | 唐代诗歌,如《长恨歌》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表达对立或悬殊 |
文化意义 | 蕴含生死、阴阳、天地的哲学思想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碧落黄泉”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人文内涵。在现代语言中,它依然被广泛使用,用来形象地表达事物之间的巨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