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原文及翻译】《鸿门宴》是《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篇著名篇章,讲述了秦朝末年,刘邦与项羽在鸿门(今陕西临潼附近)的一次重要会面。这次会面表面上是项羽为刘邦设下的“鸿门宴”,实则是双方势力较量的关键时刻,最终以刘邦巧妙脱身、项羽错失良机而告终。
一、
《鸿门宴》主要描述了以下几部分
1. 背景介绍: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分别率军进入关中,项羽兵力强于刘邦,但刘邦先入关中,占领咸阳。
2. 范增建议杀刘邦:范增认为刘邦有野心,劝项羽趁机除掉他,以免后患。
3. 项伯夜访刘邦: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他私下告知刘邦项羽要杀他的计划。
4. 刘邦赴鸿门谢罪:刘邦带着张良、樊哙等人前往鸿门,向项羽谢罪,并表现出谦卑态度。
5. 项羽犹豫不决:项羽虽有杀意,但因刘邦言辞恳切、场面隆重,加上项伯从中调和,最终没有动手。
6. 樊哙闯帐:樊哙带剑持盾闯入帐中,怒斥项羽,使项羽不得不暂且容忍。
7. 刘邦借故逃脱:刘邦借口如厕,迅速逃离鸿门,返回军营,避免了被杀的命运。
8. 项羽失去良机:鸿门宴后,刘邦得以保全实力,最终击败项羽,建立汉朝。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项王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 项王说:“沛公在崤山以东时,贪图财货,喜爱美女。现在进了关中,对财物一点都不敢接近,登记官吏百姓,查封仓库,等待将军来处理。派将领把守关口的原因,是为了防备盗贼进出以及意外事件。” |
亚父劝项羽曰:“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 范增劝项羽说:“我观察他的云气,都是龙虎形状,五彩缤纷,这是天子的气象。应赶快攻打,不要错过时机!”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 项伯连夜赶到刘邦军中,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告诉了他,想叫张良一起离开。 |
沛公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 刘邦说:“我进入关中,对财物一点都不敢接近,登记官吏百姓,查封仓库,等待将军来处理。派将领把守关口的原因,是为了防备盗贼进出以及意外事件。” |
于是项王乃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 于是项王当天就留下刘邦一起喝酒。 |
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项王。 | 刘邦带着一百多人马,赶到鸿门,拜见项王。 |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 项王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如果不是这样,我怎么会到这一步呢?” |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 于是项王悲伤地唱起慷慨的歌曲,自己作诗说:“力能拔山啊气势豪迈,时运不济啊乌骓不跑。乌骓不跑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该怎么办!” |
三、结语
《鸿门宴》不仅是一场政治宴会,更是一次心理博弈。刘邦凭借智慧与谋略,成功化解危机;而项羽则因优柔寡断、轻信他人,错失了灭掉刘邦的最佳机会。这场宴会上的每一个细节,都深刻影响了后来的历史走向。通过这段历史,我们也能看到一个人的决策如何决定成败,也反映出古代政治斗争的复杂性与残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