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眉之急是什么意思】“燃眉之急”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事情非常紧急、迫在眉睫,必须立刻处理的问题。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情况的紧迫性,就像眉毛着火一样,必须马上扑灭。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燃眉之急 |
拼音 | rán méi zhī jí |
出处 | 《战国策·赵策》:“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夫日暮路远,道渴而饮,人知其情,而莫之怪也。”(注:原意虽不完全相同,但后世引申为“紧急之事”) |
含义 | 指事情非常紧急,必须立即处理的问题 |
用法 | 常用于描述急需解决的困难或问题 |
近义词 | 当务之急、迫在眉睫 |
反义词 | 无关紧要、缓不济急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句 |
工作中 | 项目进度严重滞后,客户要求明天提交成果,这简直是燃眉之急。 |
家庭中 | 孩子突然高烧,去医院是燃眉之急。 |
生活中 | 钱包丢了,手机没电,这是燃眉之急。 |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1. 不要滥用:虽然“燃眉之急”表示紧急,但并非所有紧急的事情都适合用这个词,应根据语境判断。
2. 避免口语化:在正式场合中,“燃眉之急”较为书面,不宜随意替换为口语表达。
3. 注意搭配:通常与“解决”“处理”等动词搭配使用,如“解决燃眉之急”。
四、总结
“燃眉之急”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强调事情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正确使用该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理解其含义、使用场景及常见误区,有助于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