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压卵出处于哪里】“泰山压卵”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力量悬殊、势不可挡的情况。它常被用来比喻以强凌弱、以大压小的行为。然而,这个成语的出处却常常被误传或混淆,许多人以为它出自《左传》或《史记》,实际上它的真正来源另有其因。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泰山压卵”的出处,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相关信息。
一、
“泰山压卵”最早见于《汉书·东方朔传》,其中记载了汉武帝与东方朔的一段对话。东方朔在劝谏汉武帝时,用“泰山压卵”来形容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意指强大的一方对弱小的一方毫无悬念的压制。后来这一说法逐渐流传开来,成为汉语中常用的成语之一。
虽然“泰山压卵”常被误认为出自《左传》或《战国策》,但根据文献考证,其最早出处应为《汉书》。此外,该成语在后世文学作品中也频繁出现,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均用于描述强弱对比明显的场景。
需要注意的是,“泰山压卵”并非字面意义上的“泰山压碎鸡蛋”,而是强调力量的绝对优势和不可逆转的结果。因此,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解其本意。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泰山压卵 |
出处 | 《汉书·东方朔传》 |
含义 | 形容力量悬殊,强者对弱者毫无悬念的压制 |
常见误传出处 | 《左传》、《战国策》、《史记》等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描述强弱对比明显、势不可挡的情形 |
文学引用 | 《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均有类似用法 |
注意事项 | 不宜字面理解为“泰山压碎鸡蛋”,应注重其比喻意义 |
三、结语
“泰山压卵”虽常见于日常语言和文学作品中,但其真实出处并不广为人知。通过查阅古籍资料可以发现,它最早出现在《汉书》之中,而非人们常误传的其他经典文献。了解成语的正确出处,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语言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