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婆,原名黄道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纺织技术革新者,被誉为“布业始祖”。她一生致力于改进纺织工艺,对我国古代棉纺织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她的生平,尤其是她从海南学艺归来的时间,历来是历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据《宋史》和《元史》的记载,黄道婆生活在南宋末年至元代初期。她年轻时因家境贫寒,被卖到海南岛,跟随当地的黎族人民学习先进的纺织技术。海南地处南方,气候湿热,盛产棉花,而黎族妇女在纺织方面有着非常高的技艺,尤其是她们使用的脚踏纺车和织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黄道婆在海南生活多年,不仅掌握了这些技术,还结合本地经验,加以改进,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工艺。
那么,黄道婆是在哪个皇帝的统治时期从海南返回家乡的呢?
根据史料推测,黄道婆大约在元世祖忽必烈统治时期(1260年—1294年)返回江南。当时,元朝刚刚统一中国,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开始恢复,尤其是江南地区由于水路交通便利,成为纺织业的重要基地。黄道婆回到家乡后,将她在海南学到的先进纺织技术带回江南,并在当地推广,极大地推动了当地棉纺织业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黄道婆的技术革新不仅体现在工具的改进上,还包括对棉纱的加工、染色以及织造工艺的优化。她所改良的“木制纺车”和“提花机”,大大提高了织布效率,使得普通百姓也能穿得起棉布衣裳,改变了过去以丝麻为主的服饰结构。
黄道婆的事迹虽多为民间传说与地方志记载,但其对我国纺织业的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后人为了纪念她,不仅在多地建有庙宇供奉,还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她的故事和歌谣。
综上所述,黄道婆大概是在元世祖忽必烈时期,也就是元朝初年,从海南学成返乡的。这一时期正是中国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也为黄道婆施展才华提供了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