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臣伤江枫下一句】“楚臣伤江枫”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湘妃》诗,全诗为:
> 楚臣伤江枫,泪洒斑竹枝。
> 九疑山中云,不复见君时。
> 帝子不可见,空余瑶草滋。
> 谁解此中意,独向苍梧悲。
其中,“楚臣伤江枫”是诗的起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如屈原)的哀思与感慨。接下来的句子“泪洒斑竹枝”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借用了湘妃泣竹的典故,营造出一种凄凉、忧郁的氛围。
一、
“楚臣伤江枫”是一句具有浓厚历史与文化意蕴的诗句,其后一句“泪洒斑竹枝”延续了前句的情感基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逝去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借古讽今,寄托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二、诗句解析表
原句 | 出处 | 作者 | 释义 | 情感表达 |
楚臣伤江枫 | 《湘妃》 | 李贺 | 楚地的臣子在江边的枫树下感到悲伤 | 表达对历史人物的哀悼之情 |
泪洒斑竹枝 | 《湘妃》 | 李贺 | 眼泪洒落在斑竹上 | 借用湘妃传说,表现深切的哀思 |
九疑山中云 | 《湘妃》 | 李贺 | 九疑山中的云雾不再显现 | 象征美好的事物已消逝 |
不复见君时 | 《湘妃》 | 李贺 | 再也看不到你的时候 | 表达对失去之人的思念 |
帝子不可见 | 《湘妃》 | 李贺 | 帝王的女儿再也看不见 | 强调无法相见的遗憾 |
空余瑶草滋 | 《湘妃》 | 李贺 | 只剩下瑶草生长 | 映射自然的永恒与人事的无常 |
谁解此中意 | 《湘妃》 | 李贺 | 有谁能理解这其中的深意 | 表达孤独与无人理解的苦闷 |
独向苍梧悲 | 《湘妃》 | 李贺 | 只能独自对着苍梧山悲伤 | 抒发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
三、结语
“楚臣伤江枫”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它承载着古人对历史、对理想、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通过“泪洒斑竹枝”这样的意象,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紧密结合,使诗句富有层次感和感染力。这不仅是文学上的佳作,也是中华文化中对“悲情美学”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