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鼎絶膑的意思是什么】“举鼎絶膑”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成语,源自古代历史典故,常用于形容因过度用力或逞强而造成身体伤害。这个成语在现代使用较少,但在文学、历史研究中仍有参考价值。
一、成语解释
举鼎絶膑:字面意思是“举起大鼎导致膝盖断裂”。其本义是指一个人试图举起沉重的鼎(古代祭祀用的器物),但由于力量不足或方法不当,最终导致膝盖受伤甚至骨折。引申为因逞强好胜、不自量力而导致严重后果的行为。
二、出处与来源
该成语最早见于《史记·项羽本纪》中关于项羽的记载。据传,项羽力能扛鼎,但他在一次尝试举起重鼎时,因用力过猛,导致膝盖受伤。这一事件被后人用来比喻“逞强冒险、适得其反”的行为。
三、用法与示例
- 用法:多用于批评那些不自量力、盲目逞强的人。
- 示例:
- 他不听劝告,非要自己搬运重物,结果落得个举鼎絶膑的下场。
- 这次项目失败,就是因为他举鼎絶膑,没有做好充分准备。
四、总结与对比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举鼎絶膑 |
拼音 | jǔ dǐng jué bìn |
出处 | 《史记·项羽本纪》 |
本义 | 举鼎导致膝盖受伤 |
引申义 | 不自量力、逞强冒险、适得其反 |
使用场景 | 批评不切实际的行为 |
现代使用频率 | 较低,多见于文学或历史语境 |
五、结语
“举鼎絶膑”虽是古语,但其中蕴含的道理至今仍具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应量力而行,避免因一时冲动或自负而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在生活和工作中,理智与谨慎往往比盲目逞强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