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的意思】“式微”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古文或文学作品中,用来描述事物逐渐衰落、势力减弱或情况变差的状态。它不仅具有字面意义,还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
一、
“式微”一词源于《诗经》中的表达,原意是指天色渐暗、日光微弱,后引申为事物逐渐衰退、力量减弱、情势不妙等含义。在现代汉语中,“式微”多用于形容一种由盛转衰、由强变弱的过程,常带有惋惜、感慨或批评的意味。
该词常见于文学、历史、政治等领域,用以描述国家、政权、社会风气、个人境遇等的变化趋势。由于其语义较为含蓄,使用时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具体含义。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词义 | 指事物逐渐衰落、力量减弱、情势变差 |
| 出处 | 《诗经·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 |
| 本义 | 天色渐暗、日光微弱 |
| 引申义 | 国家、政权、社会风气、个人处境等逐渐衰退 |
| 情感色彩 | 带有惋惜、感慨、批评等情绪 |
| 使用领域 | 文学、历史、政治、社会评论等 |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描述某种趋势或状态的下滑 |
| 例句 | “随着时代变迁,传统手工艺已式微。” |
三、结语
“式微”一词虽简短,却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更是一种对社会、人生变化的深刻观察与表达。在阅读和写作中,正确理解和运用“式微”,有助于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和思想的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