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七月原文及翻译】《诗经·七月》是《诗经》中篇幅最长的一首诗,属于《国风·豳风》部分。全诗以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古代农耕社会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和自然变化,反映了先民对自然规律的顺应与对生活的热爱。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民俗研究意义。
一、
《七月》是一首叙事性很强的诗,通过“七月”这一时间线索,按季节顺序描述了从春到冬的农事活动、衣食住行以及节庆习俗。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劳动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朴素而真实的生活态度。
全诗共分为八章,每章四到六句不等,语言质朴,节奏分明,生动再现了古代农民的生活图景。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 七月火星西沉,九月开始缝制冬衣。 |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 一月寒风呼啸,二月冷气逼人。 |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 没有衣服没有粗布,怎么度过这一年? |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 三月开始修整农具,四月开始下田耕作。 |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如今我归来时,雪花纷飞。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 当年我出征时,杨柳随风摇曳。 |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 路途缓慢,又渴又饿。 |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 我心中悲伤,没人知道我的哀愁。 |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 女子拿着深筐,沿着小路走,去采嫩桑叶。 |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 春天阳光温暖,黄莺开始啼叫。 |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 女子心中悲伤,担心会和公子一起回去。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 七月火星西沉,九月开始缝制冬衣。 |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 一月寒风呼啸,二月冷气逼人。 |
三、总结
《诗经·七月》不仅是一首反映古代农业生产的诗歌,更是一部记录古人生活方式和社会风貌的百科全书。它用最朴素的语言,描绘出一个完整而真实的生活画卷,展现了古代人民在自然面前的坚韧与智慧。
通过本文的整理与翻译,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这首诗的内容与情感,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