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宁通宝铁母】“崇宁通宝铁母”是中国古代钱币中的一种珍贵品种,属于北宋时期铸造的铜钱。它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因其材质特殊、存世稀少而备受钱币收藏家的关注。本文将对“崇宁通宝铁母”的背景、特征及市场价值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
“崇宁通宝”是北宋徽宗赵佶在位期间(1102年—1125年)铸造的一种年号钱,其背面通常铸有“当十”、“当五十”等面值标识,以应对当时货币贬值和财政困难。而“铁母”则是指在铸造过程中用于翻制铜钱模具的铁质钱模,因材质坚硬,铸造出的钱币质量较高,通常被视为“母钱”,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崇宁通宝铁母”作为铁质母钱,不仅保留了原始设计的精细度,而且因铁质不易氧化,保存状态较好,成为研究宋代钱币铸造技术的重要实物资料。由于其存世量极少,市场价值较高,是钱币收藏界中的热门藏品之一。
二、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崇宁通宝铁母 |
朝代 | 北宋(1102年—1125年) |
铸造者 | 宋徽宗赵佶 |
面值 | 一般为“当十”或“当五十” |
材质 | 铁质(用于铸造铜钱的模具) |
特点 | 铸造精良,字迹清晰,保存状态好 |
存世量 | 极少,极为珍贵 |
收藏价值 | 高,是钱币收藏界的热门品种 |
市场价格 | 根据品相不同,价格差异较大,部分精品可达数万元至上百万元 |
三、结语
“崇宁通宝铁母”不仅是北宋钱币文化的代表之一,更是中国古代金属铸造工艺的见证。对于钱币爱好者而言,拥有这样一枚钱币不仅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更是一种对历史的尊重与传承。随着近年来古钱币市场的持续升温,这类珍品的价值也在不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