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句的几种形式】在汉语中,被动句是一种常见的句式,用于表达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与主动句不同,被动句强调的是动作的接受者而非执行者。掌握被动句的不同形式,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一、被动句的基本结构
被动句一般由“被”字引导,表示动作的承受者。其基本结构为:
主语 + 被 + 动作执行者(可省略)+ 动词 + 其他成分
例如:“书被他拿走了。”
二、被动句的几种常见形式
以下是对汉语中常见的被动句形式的总结:
| 形式 | 结构 | 示例 | 说明 |
| 1. “被”字句 | 主语 + 被 + 动作执行者 + 动词 | 他被老师表扬了。 | 最常见的被动句式,强调动作的承受者 |
| 2. “受”字句 | 主语 + 受 + 动作执行者 + 动词 | 她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 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语气较庄重 |
| 3. “挨”字句 | 主语 + 挨 + 动作执行者 + 动词 | 孩子挨了骂。 | 带有贬义或口语化色彩 |
| 4. “给”字句 | 主语 + 给 + 动作执行者 + 动词 | 我给了他一个机会。 | 强调动作的给予者,有时也表示被动含义 |
| 5. “由”字句 | 主语 + 由 + 动作执行者 + 动词 | 这件事由他负责。 | 多用于正式场合,强调责任归属 |
| 6. “为”字句 | 主语 + 为 + 动作执行者 + 动词 | 他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 表示目的或原因,带有褒义 |
| 7. 无标志被动句 | 主语 + 动词(无明显被动标志) | 问题解决了。 | 不使用“被”等字,但语义上仍为被动 |
三、被动句的使用特点
1. 语义重点不同:被动句的重点在于动作的承受者,而主动句则强调动作的执行者。
2. 语体差异:如“被”字句多用于日常交流,“由”“为”等字句则更多见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
3. 隐含信息:某些被动句中,动作的执行者可以省略,但语义依然清晰。
四、总结
被动句是汉语中一种重要的句式,能够灵活地表达动作的承受关系。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表达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被动句形式。掌握这些形式不仅有助于提高语言理解能力,也能增强表达的准确性与多样性。
通过以上表格和,我们可以对汉语中常见的被动句形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