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愿 是什么意思】“乡愿”是一个汉语词语,源自《论语·阳货》:“乡原,德之贼也。”意思是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忠厚老实、与世无争,但实际上却虚伪圆滑、没有原则的人。他们往往在乡里中受到欢迎,但实则道德低下,是“德之贼”。
“乡愿”一词最早出自《论语》,孔子用来批评那些表面温和、内心虚伪的人。这类人看似讲情义、守规矩,实则缺乏真正的道德操守,甚至可能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现代语境中,“乡愿”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在人际交往中过于圆滑、不坚持原则、只求表面和谐的人。
表格说明:
项目 | 内容 |
词语来源 | 出自《论语·阳货》 |
出处原文 | “乡原,德之贼也。” |
字面意思 | “乡”指乡里,“愿”指忠厚、诚实;合起来为“乡里中的伪善者”。 |
实际含义 | 表面和善、内里虚伪,没有原则的人。 |
孔子评价 | 认为他们是“德之贼”,即道德的破坏者。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批评那些圆滑世故、不讲原则的人。 |
近义词 | 伪君子、老好人、墙头草 |
反义词 | 真正的君子、有原则的人 |
通过以上总结和表格,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乡愿”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它不仅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对某些行为方式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