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洋场是什么意思】“十里洋场”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词汇,常用来形容旧上海的繁华与租界文化。以下是对这一词语的详细解释和总结。
一、
“十里洋场”字面意思是“十里的外国市场”,最初是指上海老城区外的一片区域,因历史上曾是外国列强设立的租界地而得名。这里聚集了大量的西方建筑、洋行、银行、俱乐部等,形成了独特的“洋气”氛围。
在民国时期,“十里洋场”不仅是经济繁荣的象征,也是文化交融的缩影。它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中西合璧的景象,既有传统的东方风情,又有浓厚的西方影响。
如今,“十里洋场”更多被用作一种比喻,形容某个地方繁华热闹、充满异国风情或商业气息浓厚的环境。
二、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十里洋场 |
含义 | 原指上海租界区域,现多比喻繁华、洋气的地方 |
起源 | 上海老城区外的租界区,曾为外国列强控制 |
特点 | 西方建筑、洋行、银行、俱乐部等集中地 |
历史背景 | 民国时期上海的繁华象征,中西文化交融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形容热闹、有异国风情或商业气息浓厚的地区 |
文化意义 | 体现近代中国开放与融合的历史阶段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十里洋场”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称,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