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关员正式取消了吗】近日,关于“报关员”职业是否被取消的消息在行业内引发关注。不少从业者担心自己的职业前景,也有不少人对相关政策变动感到困惑。本文将从政策背景、现状分析及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呈现关键信息。
一、政策背景
报关员作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角色,长期以来承担着进出口货物的申报、审核等工作。2019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职业资格目录清单管理的通知》,明确将“报关员”职业资格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之外,不再实行准入类职业资格管理。
这一调整意味着,报关员不再属于必须持证上岗的职业,但并不等同于“取消”,而是进行了职能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二、现状分析
尽管“报关员”不再作为国家统一认证的职业资格,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仍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来从事报关工作。因此,许多从业人员选择通过其他途径提升自身能力,如参加行业协会培训、考取国际物流相关证书(如CIPS、ICM)等。
此外,部分省市仍保留了地方性的报关人员备案制度,以确保行业规范与服务质量。
三、未来趋势
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和数字化进程的加快,报关工作的技术含量和专业性不断提升。未来,报关行业可能向“专业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对从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
同时,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推进,政府对行业的监管方式也在逐步优化,更多依赖市场机制和行业自律。
四、总结对比表
| 项目 | 内容 | 
| 职业资格状态 | 报关员不再属于国家统一认证的职业资格(2019年后取消准入类管理) | 
| 是否完全取消 | 否,只是管理方式发生变化,不再强制持证上岗 | 
| 行业需求 | 企业仍需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从事报关工作 | 
| 培训与认证 | 可通过行业协会或培训机构获取相关资质 | 
| 地方政策 | 部分地区仍保留备案制度,确保行业规范 | 
| 未来发展方向 | 向专业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注重综合能力 | 
五、结语
“报关员”虽然不再作为国家统一职业资格,但其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依然不可替代。对于从业者而言,应积极适应政策变化,提升自身技能,以应对行业发展的新挑战。
 
                            

